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高分子形态与加工

课题组动态

News

Prof. Wang's Group

2013年毕业答辩

发布时间:2013-05-20

    2013年5月18日,高分子形态与加工课题组的文韬、邢倩、魏晓晓、熊祖江四位同学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

    文韬同学的博士论文研究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和聚乳酸(PLA)在外界表面作用下的结晶行为,重点探讨基底的诱导作用对于嵌段共聚物中相分离导致的受限结晶形貌的影响,PLA横晶形貌的调控及其对体系整体力学性能的贡献。

    邢倩同学的博士论文采用多种方法对聚乳酸(PLLA)的结晶行为进行了调控,发现聚酰胺蜡类小分子能有效提高PLLA的结晶能力;发现一定的拉伸温度范围内拉伸外场能够显著促进PLLA结晶;利用溶液浸润沉淀法成功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和性能的PLLA及PLLA/PU多孔膜,并给出了多孔膜的形成机理。

    熊祖江同学的博士论文研究了聚乳酸立构复合物的结晶结构调控和性能。发现了聚乳酸复合物中取向的立构晶影响后续晶体的空间生长方向;筛选出对立构晶具有择优成核的脂肪族酰胺类有机小分子成核剂TMB-5,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了聚乳酸复合物纤维。

    中科院化学所韩志超研究员、何嘉松研究员、张军研究员、阳明书研究员,清华大学谢续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闫寿科教授和邱兆斌教授,参加了以上三位同学的答辩报告。

    魏晓晓同学的博士论文系统研究了含不同极性氨基酸聚合物在碳酸钙结晶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发现聚氨基酸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和配位相互作用对碳酸钙晶体的形貌进行调控; 两性嵌段多肽聚(天冬氨酸)-聚(赖氨酸)和聚(谷氨酸)-聚(赖氨酸)体系中,溶液初始pH值是影响晶体形貌的主要因素; 两亲性嵌段多肽聚(天冬氨酸)-聚(丙氨酸)和聚(谷氨酸)-聚(丙氨酸)体系中,钙离子/聚合物浓度是影响晶体形貌的主要因素。

    中科院化学所李峻柏研究员、朱善农研究员、李志波研究员、邱东研究员、刘志敏研究员,山东大学沈强教授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魏浩教授,参加了魏晓晓同学的答辩报告。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形态与加工课题组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一街2号,53号信箱   邮政编码:100190